后唐刘皇后,正史中仅记载其姓氏,而坊间流传她名唤刘玉娘。本是出身低微的女子,然在风云变幻的五代十国中,野鸡攀上高枝变了凤凰。其一生充斥着矛盾与悖逆,颇具戏剧性和荒诞性的经历,使她成了动荡历史中一抹另类又奇葩的存在。
刘玉娘出身极为卑贱,幼年时正值战乱,她与父亲在颠沛流离中艰难求生。一次战乱中,她与父亲走散,被晋王李存勖的将领袁建丰掳掠,送入晋王府成为一介侍女。在王府中,容貌出众的刘玉娘崭露头角,被李存勖看中,纳入房中成为姬妾。此后,刘玉娘还为李存勖生下长子李继岌,母凭子贵,在李存勖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。
李存勖建立后唐称帝后,立刘氏为皇后。此举本不合礼制,因为他身边还有韩氏、伊氏两位夫人,论出身与资历,韩氏都更有资格成为皇后。然而,刘氏善于钻营,她暗中勾结宰相豆卢革、枢密使郭崇韬等人,在他们的支持下,越过两位夫人,竟“逾次得立”。
展开剩余73%成为皇后的刘氏愈发荒诞不经。她对自己低微的出身讳莫如深,生怕现如今的奢靡变成梦幻泡影。当失散多年的亲生父亲寻至宫中,想要与女儿相认时,刘氏不仅不认,反而以父亲是“田舍翁”,玷污自己身份为由,命人对父亲施以鞭刑,将其驱赶出宫。这一行为不仅有违人伦,更展现出她扭曲的价值观。与此同时,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,她竟然认大臣张全义为义父,厚颜无耻地攀附权贵,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。
在敛财方面,刘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。她利用皇后的身份,派人在各地经商,与民争利。各地官员进贡的财物,她也大肆私吞,将皇宫内库变成自己的私人金库。她贪财到了一种人人皆唾弃的境界,即使在国家面临危机时,也不愿拿出分毫。
刘氏认定自己能逆袭到现在的地位,想必是佛祖的庇佑,从此对佛教尊崇有加,她收敛的钱财只对僧尼开放,所谓“他无所赐”尽显对佛祖的虔诚,可谓认知狭隘至极。
当时魏州发生兵变,李嗣源奉命率兵讨伐叛军,却在到达前线后,部队哗变,与叛军联合,被拥立为帝。唐庄宗为平息叛乱,亲率“从驾兵二万五千”征讨。此时军队将士们饥寒交迫,士气全无,“军士离散,所亡太半”。为鼓舞士气,唐庄宗谎称刚接到战报,魏王李继岌已灭蜀,“得蜀金银五十万”,承诺全部赏赐给将士。
唐庄宗劝说刘氏拿出财物犒赏军队,可刘氏扭扭捏捏,最终碍于母仪天下的面子,勉强拨出一点财物。然而,将士们早已对吝啬的刘氏失望透顶,纷纷悲愤高呼:“吾妻已饥死,得此何为!”表示赏赐太晚,即便领到也不会感恩,甚至有人高喊不想再为其卖命。唐庄宗悔之莫及,只能泪流满面,率部回京。
当李嗣源率叛军反攻京师时,指挥使郭从谦又趁唐庄宗内忧外患之际,在京城发动兵变。唐庄宗亲率宿卫迎战,不幸被流矢射中,奄奄一息地“卧绛霄殿廓下”,因流血过多想要喝水。而此时的刘皇后,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安危和财宝,她正忙着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,只是“令宦官进飧酪”,对丈夫的生死不闻不问。
唐庄宗喝完飧酪后咽气,刘皇后毫无悲痛之情,携带多年积蓄的“金器宝带”,与唐庄宗的五弟李存渥等人纵火焚烧嘉庆殿,在骑兵护卫下仓皇逃出京师,打算前往太原削发为尼,躲避灾祸。
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在逃亡途中,一心想出家为尼的刘皇后,竟然与小叔“同箦而寝”,做出有悖伦理纲常的丑闻。当李存渥被部下杀死后,刘皇后逃至太原,终于削发为尼。但她与李存渥的秽闻早已传开,进京称帝的李嗣源为维护皇室名声,“遣人赐后死”。刘皇后见大势已去,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。
天福五年(940),刘皇后被后晋高祖石敬瑭追谥为“神闵敬皇后”,这一谥号与她生前的所作所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讽刺。观其一生,从低微出身到皇后之尊,从对钱财的贪婪吝啬到对亲情的冷漠背弃,从对佛祖的盲目崇信到与小叔的乱伦丑行,她的每一个举动都令人匪夷所思。她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更是那个乱世中权力与欲望交织下的缩影,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极具警示意义的历史。
发布于:北京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