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摘花被骂,爸爸要拼命,这届家长也太玻璃心了!
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”。
可这花要是种在公园里,被熊孩子给“辣手摧花”了,那可就不是世界,是战场了。
最近,南京某公园就上演了这么一出“全武行”。
一对小年轻在公园里溜达,浪漫着呢,突然,杀出个程咬金——一个五岁的小男孩,对着娇艳欲滴的花儿下了手。
注意,这可不是路边的野花随便采,这是公园里精心栽培的花。
小年轻一看,这还得了?正义感爆棚,当场就炸了,冲着小男孩就是一顿输出,据说还飙出了“畜生”这种杀伤力极强的词汇。
声音那叫一个洪亮,隔着老远都能听见。
这下可捅了马蜂窝。
孩子的爹妈闻声赶来,护犊子心切,哪里受得了这气?
一场史诗级骂战就此拉开序幕。
孩子爹那叫一个激动,外套一脱,袖子一撸,就差没把“拼命”俩字写脸上了。
嘴里还嚷嚷着:“工作不要了也要弄你!”
要不是旁边有俩朋友死死拉着,估计当场就得上演真人PK。
孩子妈也没闲着,一边护着孩子,一边扯着嗓子喊:“是假花!是假花!”
试图力挽狂澜,证明自家孩子没犯错。
可小年轻那边也不是吃素的,战斗力丝毫不减,尤其是那个姑娘,跟开了挂似的,火力全开。
整个场面,那叫一个混乱,堪比大型“家庭伦理剧”现场。
这段“精彩”视频被路人拍下,传到了网上,瞬间引爆了舆论。
网友们也分成了两派,吵得不可开交。
一派认为:熊孩子就该管教,摘花就是不对,家长还护短,简直不可理喻!
另一派则觉得:小孩子不懂事,教育一下就行了,至于骂得这么难听吗?还“畜生”?这届年轻人也太没素质了吧!
更有网友调侃到: 这是亲子教育和社会的首次碰撞啊,真是火花四溅!
还有网友直言:摘花事小,骂人事大,这波操作,双方都输了!
这件事,说到底,就是因为年轻情侣那句“畜生”。
试想一下,哪个当父母的,听到自家孩子被人这样辱骂,能忍气吞声?
当然,孩子摘花的行为确实不对。
但话说回来,一个五岁的孩子,对“公共财物”的概念可能还很模糊。
他或许只是觉得花儿好看,想摘下来玩玩,并没有意识到这是“破坏公物”。
这时候,作为成年人,更应该做的是耐心引导,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。
再说了,就算孩子真的犯了错,也轮不到外人来“越俎代庖”,进行“道德审判”。
年轻情侣的做法,明显是拿着鸡毛当令箭,小题大做了。
把一件小事,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高度。
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激化矛盾,让事情变得更糟。
但同时,孩子父亲的反应也过于激动了。
虽然护子心切可以理解,但“工作不要了也要弄你”这种话,还是太冲动了。
这不仅有损自身形象,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。
让人觉得,遇到问题,就要用暴力解决。
如果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如此极端,孩子在潜移默化中,会学到什么?
是不是也会变得冲动、易怒,甚至崇尚暴力?
这可不是危言耸听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如果说孩子做错了事是育儿观念有问题,那么,这位爸爸的做法也是一个反面教材。
还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类似的事情。
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商场里玩,孩子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展示架上的商品。
商家要求赔偿,妈妈二话不说,直接照价赔偿了。
然后,她蹲下来,耐心地告诉孩子,以后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安全,不要乱碰东西。
这位妈妈的做法,就值得我们学习。
她既没有袒护孩子,也没有责骂商家,而是用一种平和、理性的方式,解决了问题。
同时,也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“责任教育课”。
这两个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,一个是“火星撞地球”,一个是“春风化雨”。
前者,是因为双方都缺乏沟通和理解,导致矛盾升级。
后者,则是因为母亲的冷静和智慧,化解了一场危机。
再看看我们这次的事件。
试想一下,如果当时年轻情侣能换一种方式,比如,走到孩子面前,温和地告诉他:“小朋友,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,你摘走了,别人就看不到了哦。”
如果孩子父母能控制住情绪,先向对方道歉,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,事情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?
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
控制情绪,理智沟通,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。
正如古人所云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这不仅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智慧。
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。
这时候,不妨多一份理解,少一份指责;多一份耐心,少一份冲动。
这样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争吵,让生活更和谐。
孩子犯错,需要引导,而不是辱骂。
成人相处,需要尊重,而不是攻击。
毕竟,退一步海阔天空,忍一时风平浪静。
说一千,道一万。
这起事件,看似是“摘花”引发的冲突,实则是“情绪”惹的祸。
